2016年4月25日星期一

香港十八絕









那年,我們一家到雲南去,兒子對那本「雲南十八怪」漫畫愛不釋手,沿途到處尋找十八怪的踪影,之後對雲南的印象特別深刻。心想,我們居住的香港,又何常不是奇觀異事無處不在,我何不也來一次盤點,為我這幾年來對香港歷史及文化的探索作一個小結,希望本地的香港人看後會有共鳴,發出會心的微笑; 到訪香港的人有多幾個觀光的角度,對香港有更深的認識和印象,增添幾分旅遊的情趣。
「雲南十八怪」之所以能留傳後世,與它那有趣而押韻的句子不無關係,故此本篇的每一現象都用七言句子來描述,十八句可整合成篇,每章則再以一首絕句點題。文字求趣不求工整和平仄押韻,未有嚴肅對待詩體,敬請原諒。


都市環境篇













海中建市非蜃樓
(寫香港山海的淵源和大規模填海)
叫涌叫灣不見水
叫山叫崗不見坡
叫島叫洲不見岸
譚公天后不見波







極度人渺極度稠
(寫香港密度分佈及驕人的後花園)
向港一方堆滿樓
背港一方綠油油
早上行山午行街
平日逛市假郊遊








石林碑林我都有
(寫香港奇密的城市景觀及
奇短的建築周期)
石屎森林生前住
石刻碑林死後埋
猶似密林競空間
新陳代謝特別快






半踏平地半踏丘
(寫香港橫跨平地及山丘的特色建築)
高樓屈膝坐山丘
入口己是十多樓
電梯穿梭成街道
車道盤旋十多迴

有輪有腳不用走
(寫香港對電及機械化交通的倚賴)
回家可乘輸送帶
遊園可登電扶梯
調頭要靠大轉盤
泊車要坐升降機







招牌品牌街上鬥
(寫香港商業文化氾濫的城市景觀)
見街不見天
見光不見星
要樓不要面
要錢不要臉


建築空間使用篇











奇杆異枝我最幼
(寫香港較奇怪的超高層建築)
門框一雙守兩岸
筷子一對插半山
擎天半島競天壐
君臨天下天比高













幢幢房屋同面口
(寫香港即食文化)
一梯二四六八伙
千戶百幢十個村
粗製濫造求即食
千篇一律一堵牆








卑尊雅俗成密友
(寫香港不同用途的拼合)
先人神靈電視上
油站教堂商樓下
劇院泳池街市上
佛堂學校住宅下





用途百變開又收
(寫香港的摺合傢俱及多用途空間)
沙發一拉廳變房
鐵櫃一開街變店
竹棚一搭路變台
帳篷一展園變市








層上有層頭疊頭
(寫香港多層重疊景象)
天橋隧道跨幾道
電車巴士走兩層
靈位神龕架七重
子母床舖疊三層







大樹花園半空浮
(寫香港的壁虎功)
泳池半空建
花園半空設
竹枝不紮根
大樹不著地


生活文化篇







蚊型單位住四口
(寫香港斗室生活)
八呎闊客廳
廿九吋電視
四十呎房間
六成半實用







公私空間逐吋偷
(寫香港的纖體功)
衣櫃少三吋
床舖短半呎
窗台當床睡
台階當舖頭






出街幾步樣樣有
(寫香港的方便)
終年不休七十一
百步幾間麥當奴
生活所需不遠求
無飯夫妻不用愁






生疏緊貼不覺羞
(寫香港樓與樓,人與人的關係)
高樓臉貼臉
窗口面對面
陌人肩並肩
鄰舍頭點頭







心急勞碌不知悠
(寫香港人的心急和忙碌)
電梯一進門先關
飛機一到櫃先開
客人未坐單先落
排隊未到龍先轉








似媽還是似老竇
(寫香港中西合璧)
黑髮黃皮似阿娘
紅鬚綠眼爸帶大
港式奶茶波羅油

西式教堂中式樣

2014年12月22日星期一

20100831 優雅的旗袍

父母的舊照片中,時尚的婦女穿著連身的旗袍(香港人俗稱長衫),只有符號式的企領、斜襟、兩側開的細節,偶爾綴以不同粗幼的顏色綑邊,別緻的花紐,簡約的設計凸顯了衣服修長的造形,女性玲瓏的曲線,布上的紋理和圖案,有的隱約含蓄,有的色彩斑斕,以至漂亮的衣料,成為了當年婦女相送的珍貴禮物。配以一雙尖頭高根鞋,擺著丁字腳的姿態,女士們顯得妸娜多姿,使我念念不忘。雖然今天,除了一些歷史悠久的女子中學仍以此為校服(如我的母校),香港的女性只會在婚嫁喜宴,或要展現民族特色的時候,才有機會穿上它,但對於一直喜愛簡約設計的我,它仍是異常的經典和優雅。

香港歷史博物館正展出一個相關的展覽,名為「歷久常新旗袍的變奏」(至九月十三日前),數百襲的旗袍,道出了這種源自滿清旗人的長袍,如何流入民間成為女士的時服,進而結合西方貼身的剪裁,成為瘋魔一個年代的時尚服飾,展覽最後以各名媛及著名時裝設計師的現代演繹作為終結,表達展覽的主題─歷久常新的美態。展覽絕對是賞心悅目的,更是設計師從傳統中找靈感的泉源。


這種漂亮的服式,何以不敵時代的巨輪呢? 或許它那貼身但欠缺彈性的輪廓,對於節奏急速的現代人,已顯得過分的拘緊。但今天變化萬千的彈性布料,能否解決這個問題呢?這種表露身材的設計,不正符合今天以修長窈窕的審美觀嗎?又或那簡約的設計,要求精準的剪裁,卓越的縫製工藝,至使它不敵那些大規模生產的成衣。但大家可有留意到手工在奢侈品市場上的回歸,手做的眼鏡正是最時尚的配飾;各大著名品牌正爭相標榜它們的產品是人手製造的。這也不難理解,當電腦已可做出最複雜的設計時,除了品牌的歷史和傳統的工藝外,還有甚麼可以使顧客願意負出高昂的價錢,購買動輒數千甚至數十萬元的衣物配飾呢?還有甚麼可以把自己和仿真度極高的冒牌產品區分出來呢?所以,在這東風正盛的年代,我們不難相信這種別具中國特色的傳統服飾,有回歸主潮流的一天。


建築師的責任和意義 Archtiecture matters

作品有形 作品即人品

空間無形 空間即人間

- 陳麗喬

我作的這幅對聯,成了雅橋創作室的座右銘,因為建築對我來說,社會意義重大。

它不但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來建造和營運,耗上人類一半的資源,它更是人生的舞台,直接影響著人們每天的生活,所以每位建築師都責任重大,作品就像一面鏡子,反映著他(她)對別人的關懷。

This couplet summarizes the mission of my design studio, arQstudio.

Architecture is:
Where life happens;
Where architects show their care and love for people.  

- Chan Lai Kiu

2014年12月9日星期二

入世的藝術 Art for the people

有些人說去不了博物館丶藝術畫廊不如不要辦個展,但我可有不同的看法。

回看古今,就像豐子愷,金庸丶四大名著的作者,先是走入人羣,引起大眾的共嗚和欣賞,而非向那些有財有權的人拋媚眼,討好那些為藝術下定義的藝術策展人,又或那些有商業頭腦,把藝術當品牌來打造的藝術拍賣行和畫廊,只有由下而上的藝術,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所以在那兒做展覽並不重要,在平民的地方也不要緊,只要真心誠懇的去做,好好的和大眾溝通。

想辦個展,最大的原因是克服自己的惰性,我想有不少設計人、藝術家和我一樣,壓力、死期會是創作最大的動力,只要地方時間一敲定,沒有的時間便會跑出來,亂七八糟的生活節奏便會理順,創作的靈感便會像沒關上的水喉。


個展的主題和內容該是甚麼呢? 一如過往,我希望能做出
引起大眾共嗚的作品,就在看的片刻,引起他們會心的微笑,又或感受到人間的真、善、美,所以一直以來我畫的畫都比較具像,不扮高深,我選的題材,都比較生活,環繞著生邊的人和物,身處的香港等。

2014年10月25日星期六

20100513「腦便秘」的成因 –入而不出,創而不作




星期天的晚上,小女兒還沒有做好家課,機械式的抄寫計算她都完成了,只餘下一個寫文章的習作,我催促她盡快完成,她解釋道:「題目太難寫,我想不出來。」我在旁觀察,看她左顧右盼,時而拾起報章雜誌,徘徊於一些平日不看的東西上,時而把弄書包雜物,即使拿著筆定定坐下來,也只是托著腮,仰著頭,良久,還是一個字也沒寫出來,夜色漸深,她愈是焦急,愈想不出來,苦著臉求我幫忙。

我可不能直接幫她寫作呢,我把她的習作簿擱在一旁,換上一疊廢紙,要求她在十五鐘內,不准離開座椅,想到什麼便寫什麼,是否切題並不重要,但是絕不准停下來,直至十五分鐘完結為止。果真,不出十分鐘,她便欣然的告訴我,她找到了想寫的材料。

教授設計多年,經常遇上這些患了「腦便秘」的學生,他們的通病都是「入而不出,創而不作」,閱書報,翻雜誌,多寫意啊!但要下筆,筆桿就像千斤重的;找靈感,想點子,多好玩啊!但要把一個想法化為設計,就總是左閃右避,一遇到少許困難,就轉方向,永遠都在原地踏步。無他的,吸收是無痛的,創作卻要花不少時間和力氣,少點決心毅力也不行。

要減少創作的壓力,最好盡量用較粗和易改的素材和工具。今天,文字處理的軟體,讓我們可以隨意刪改移動文章的內容,寫作變得更隨心所欲。但在設計上,卻不容易找到比手繪更為靈活的工具,不少繪圖軟體如AutoCAD ,都需要準確的資料輸入,這往往成為創作上的障礙;同樣地,要推敲造形,也不要用堅硬昂貴的材料製作第一稿的模型。在創作過程中,不要計較文字手圖是否雅潔,別以為書刋上漂亮的大師「草圖」是真的創作過程,不少所謂「草圖」其實都是在完成設計後苦心經營的。

最後,創作是要踏實地幹,即使起初渺無頭緒,只要不放棄,總會一步一步地走近目的地。記著:

「天才是百分之一靈感,百分之九十九血汗。」-- 愛迪生
「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顏之推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 彭端淑











20100713 創意人 生意人




國內外不少大城市都大力推動創意產業,視它為解救工資日高、土地日貴的良方,但偏偏創作人談的是理想,講的是藝術,一談到金錢的問題,不但缺乏知識,不少更感到異常的尷尬,但要以創作維生,又怎能不談酬勞呢,以我個人來說,也在努力學習克服這份心理的矛盾。
最近,我的朋友正研究改革開放初期,第一批進入國內投資的項目,這些項目對日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影響深遠。他選擇的其中一個案例,是我舊公司在南京蓋的金陵飯店,為此我為他約見了當年的建築師和業主。
項目的建築師是加藉日裔的木下一先生,他已年邁八十,但他一直是我最尊敬的建築師之一,除了他曾在國內外設計了不少重要的建築物(如香港中區以圓窗為記的怡和大廈,置地廣場等),得了許多建築獎項外,他在峇里島的 Hyatt酒店也開了以當地建築風格作度假酒店之先河,香港中區半山的登山自動扶梯系統,也是源於他的意念。此外,他為人真誠仁厚,即使退休多年,仍為業界所景仰。
在他的安排下,我有幸首次在他的家中和金陵飯店的業主陶先生見面,他是一位年屆九十三的老人,雖然行動已不太健捷,耳也不甚靈光,但他說起話來還是充滿了激情和力氣,他為我們分享了項目發展的因由,如何出於貢獻家鄉而選擇了在南京而非上海、北京,蓋當時全中國最高的建築物;如何在國內開放改革前,物資短缺、國際視野狹窄的環境下,面對種種挑戰,毫不妥協地蓋出一座時至今天仍不落伍的五星級酒店;如何竭誠與當時的共產地方政府合作,最終項目還獲得合理的商業回報;如何和木下一先生由業主與設計師的關係,最終成為了莫逆之交。
他的故事故然生動有趣,但最令我感動的是,他特意送給我們這些後輩一貼做生意無往而不利的良方忠誠合作,互惠互利。或許,這就是孔子說的「仁者不憂」,以真誠仁厚的心做生意,又何懼之有呢?













20100727 羊城 麗喬加減乘除省時法





麗喬「加減乘除」省時法

不少創作人和我一樣,興趣特別多,膽子也不小,身為兩子之母(屬盡責的一類),除了工作外還擔下責任不輕的公職,既愛說書講學,也愛做研究和創作,人也貪玩得很,逛博物館、看新東西、學新事物當然少不了,最花時間的,還是繪畫這一環,恨不得把所有白天都花在畫室內。朋友常問我何來那麼多時間,我便會回答:「時間是用技術擠出來的。就好像耍把戲的,誰都能雙手拿著兩顆球,但花點心思,便可以多拿兩顆,再有好的技術,便可以同時處理七八顆球,懂得如何把部份事情擱在半空,又適時地處理它們。」無疑,香港的職業女性是非常幸福的,家務有菲傭負責,家事也有丈夫幫忙,但要同時兼顧多重身份,還得好好管理時間,我把我的方法簡化歸納為易記的四個法則:

加法時間是可以一點一滴拾回來的,不要小看午飯後、在路上,又或等待別人的數十分鐘,集腋成裘,加起來一天隨時多出一兩小時來。要進一步提升效率,莫如自動獻身,承擔多點事情,答應了人總不能不做,在壓力下,沒時間也會想出法子來,早起一點,晚睡一點,事情就辦了。

減法要留意身旁的費時陷阱,看垃圾訊息,處理重覆又重覆的電郵,花很長時間在路上去辦很小的事情,買很少的東西,還有許多許多。所以,我一向主張住貴一點也得住在方便的地方;電郵不用每一個都馬上開;教書、學東西,盡量找接近自己工作或居住的時間和地點,以便與平日生活結合起來。要常存防範的心,不讓時間無辜溜走。

乘法怎樣安排可以一舉數得呢?教自己不熟悉的科目,便可做到教學相長;不太遠的距離,以步代車,既可避開交通又可強身健體;帶孩子出席大人的場合,既可親子又可讓他們增廣見聞。花點心思和創意,把不同的事情結合一起來做,有時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除法做事前,先問事情是否一定要做?又是否一定要自己來做?時間管理書籍都提省我們要把時間花在「要務」而非「急務」之上。人事管理書籍也強調要學會用人,雖然有時教別人做比自己來做還要花更多的時間,但別人學會後,省下來的時間絕對是一項高回報的投資。
                          

雖然在時間管理上,我好像已不賴,但始終,若只能停留在以自己為單位,窮一身的時間,可做的也非常有限,所以我正努力學習,由更好地用時間,邁向更好地用人,在更高的槓桿點上,發揮團隊的力量。